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83章(1 / 1)

大概是发现他在线,初中比较熟的哥们艾特他了:【闻神来不来?】闻笛对着古早名号苦笑:【来来来。】群里立刻响起一片:【哎呦,大佬来了,各位都让让。】【给大佬开门。】【给大佬擦地。】【给大佬点烟。】闻笛惭愧地忽略大佬称呼:【去哪儿聚?】有人提议:【人民路有家新开的火锅店,就在大润发隔壁,我尝过,还不错。】众人纷纷赞同,于是地点就这么定下来,时间上纠缠得久了点,最后定在大年二十九晚上。高中之后,闻笛就和松台脱节了,只有过年才回来。从小一起打闹的朋友,也多年没见了。十年了,当年的同伴都过成什么样,他也很好奇。好奇中还带着一丝隐忧——要是都比他过得好怎么办?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高,之前他看过朋友圈,一个二本毕业的同学,学电子信息的,现在在省城做工程师,年薪近三十万,怎么看都比自己前途光明。他忽然又后悔了,自己应该装作没看到群消息,或者随便找个借口不去的。可是都答应下来了。如果他们发现,当年众星捧月、寄予厚望的所谓学神,如今混的也不过如此,会有什么感想?如果粉饰一下读博的生活,会不会让自己感觉更好些?他一边纠结临阵脱逃和编造假话哪个更容易,一边为自己残存的虚荣心感到惭愧。在朋友中,于静怡大概最能懂他现在的心情——t大毕业,顶着语言学天才的光环申上剑桥,中途休学之后再也没回去,在留学机构教一群天天挑剔老师外貌的学生。闻笛知道她也在老家过年,点进微信,说了句:【我年纪越大,心理越阴暗了。】对面很快回:【怎么说?】闻笛:【之前看小说,我都站在主人公这边的。你看,他们跟我们一样,家里不富裕,但特别努力,成绩特别好,考上了好大学——哎,基本还都是t大——然后要么做高管,要么创业,走上人生巅峰。我当年可喜欢这种逆袭、莫欺少年穷的剧情了,但现在不一样,现在我希望他们失败。】

对面沉默了一会儿,回:【我懂。】闻笛笑了笑:【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不幸,老家还有很多人相信这是真的,觉得上了好大学就前途光明,觉得我在大城市过得很好。】过了几秒,界面上跳出来一句:【大城市本来就不是实现梦想的地方。】【大城市,是不让别人发现自己没有实现梦想的地方。】 自从离开了你,我的骨髓都浸酥了伴着鸡汤和红烧鲫鱼的鲜香,门口响起电动三轮的马达声,闻笛的父母回来了。闻笛从院子走进饭堂,看到父亲左手拎着一扇排骨,右手提着一根羊腿,风风火火地走进来。母亲正从三轮上卸货,塑料袋里包着麻花、油果子、芝麻脆片。原来是置办年货去了。闻笛的父亲是个内敛的中年男人,见到儿子回来了,也只是朝他点点头,停住脚问了句:“什么时候到的?行李重不重?”“不重。”母亲就不同了,余光瞥到闻笛,马上把麻花往桌子上一搁,双手张开,在儿子全身上下一顿猛拍。然后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,大声埋怨道:“瘦了瘦了。”闻笛不得不从食堂物价开始,重新辩解一番。其间父亲把年货都安置在厨房后头的小储物间里,又把饭菜端上来。鲫鱼烧得黑乎乎的,一看就放了过量老抽,他直皱眉头:“都跟你奶奶说了,等我回来烧。”闻笛的父亲上完九年制义务教育,就去了厨师学校,拿了个二级厨师证。原先在县城的一家酒店后厨做工,后来生意不景气,酒店倒闭,他就下岗了。家里没有开饭店的本钱,盘算来盘算去,只够买个流动车,做点小生意,于是就开起了早点摊。做了十几年油条烧饼,当年学的厨艺无处施展,只有过年还能露两手。菜上桌,饭盛好,叔叔一家也回来了。叔叔婶婶都去南京打工,孩子也带去在当地上学,是村里常见的家庭组合。堂弟正上高三,一见到闻笛,叔叔立马将自家儿子拎出来,耳提面命,让他向哥哥学习。“小笛啊,你好好跟他讲讲学习技巧。这家伙数学不灵,作文也差得要死,期末考年级一百多名,”叔叔说着呵斥自家儿子,“一放假就抱着手机打游戏,哪有快高考的样子!”闻笛的婶婶立马护起儿子来:“好好过个年,骂孩子干什么。他们学习也辛苦的。”“现在不苦,将来下车间、打烧饼才苦呢!”闻笛的叔叔指着儿子说,“一天到晚想着赚大钱,连个大学都考不上,做什么白日梦!”高考生苦着脸,不忿地说:“哥哥考了t大,现在也没赚什么钱啊。”闻笛平白无故遭受暴击,十分冤枉。闻笛的叔叔不满儿子开教育的倒车:“现在穷不等于将来穷,好大学就不一样,你的人脉啊,眼界啊,都比人家高。别老想着什么游戏主播,那东西没有长远发展,听到没有!”闻笛挠了挠脑袋。这套说辞,从中学起,他听过无数遍了。他也想过,去t大见见世面,抱个大佬的大腿。可几年下来,大腿没抱到,自信心塌得像战后废墟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